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个夏天,借着在日本参加亚洲房地产学会2013年会的机会,在京都停留了九天八夜,同时也顺路去附近的奈良和大阪做了一次短途旅行。近十天的时间不算太长,也不能说太短,因此在开会、观光的间隙,也可以近距离地接触日本的社区、街市和人们。有几件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第一件,就是在街头几乎看不到垃圾箱,只能找到回收饮料瓶的塑料桶。你不会看见一点垃圾,街道、房屋都显得那么整洁,就连公共厕所也是一尘不染。起初我还以为是京都这个旅游城市的特色,后来在发现其他城市也是这样,这即使不是日本的国策,估计也是一项运用非常广泛的制度。起初非常不习惯,因为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垃圾箱都是随处可见,已经养成了随手扔垃圾的习惯,结果不得不每天外出时都把垃圾都带回旅馆处理掉。后来发现这样做还是有道理的,因为日本的人口密度比较大,不适合修建大量垃圾站。及时地处理垃圾,保证了城市的整洁。特别是夏天,由于垃圾从居民家中直接被运往垃圾处理厂,在城市街道停留时间极短,避免了垃圾因腐烂而发出异味,也避免乌鸦等鸟类啄破垃圾袋,破坏环境。同时由于处理垃圾比较麻烦,也很少见到有人把食物或是饮料剩下的情况,这样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回收饮料瓶的塑料桶,一般就隐藏在自动贩卖机附近)

第二件,就是日本发达的公共交通。发达二字,不光指数量,更重在便利和准时。在去京都之前,我仔细做了做当地公交的功课,因为这里的景点很多,有1500多所寺庙,1200多所神社,在TripAdvisor的城市指南里排的上号的就有三百多处,而且分布还挺分散的。刚开始发现京都只有两条地铁:横向的东西线和纵向的乌丸线,还有点担心不太方便去诸多景点。后来发现城里有多家电车和火车线路,包括原本是公营的JR和私营的阪急、京阪、京福、近铁等,每家公司还有许多支线,四通八达,非常方便。这些电车,在城市里停靠的站间隔比较近,在城市之间往往就变成类似火车的特快加急,站与站之间间隔较远,因此城市间的交通也非常便利,甚至不同的线路之间可以通用车票和站台,省去了不少换车和购票的麻烦。在电车和地铁站,都有各次经停车次的时刻表,非常准时,从来没有遇到晚点的情况,而车次也非常频繁,在高峰时间几乎是两分钟一趟,因此也还相对宽松。据说东京的地铁可以达到一分钟一趟,那对调度的要求就更高了。除了电车和地铁,就连公共汽车站,也都有准确到分钟的时刻表,也非常准时。

(日本人似乎对电车有一种酷爱和崇拜的心情,图为停泊在平安神苑内的日本最古老的电车)

(京阪电车的宇治线,已经开通了一百周年,连接京都和出产抹茶的宇治小镇)

最后,谈谈日本所遇见的服务态度。一直以来,日本服务行业的高水准受到全世界的肯定与推崇,这点在日本的时候还不太感觉得到,等回国之后才觉得落差非常明显。就以旅馆为例吧,这次去日本和回北京订的都是规格差不多、房费也接近的酒店。由于是通过第三方网站预订的,房费都已经提前预付了,所以没有支付押金,也没有提供信用卡。在日本的酒店,前台只是在退房的时候问了问有没有使用酒水吧;但是在国内,前台先是在入住的时候就查问会不会使用,在得知“不会”的答复之后,竟然立刻就派服务员把房间的所有酒水都收走了,感觉就像是在防贼一样。另外酒店的硬件虽然很接近,但是细节就能看出来差别,比如在国内的酒店,即使是五星级的,水龙头的塞子也碰上过不能使用的情况。

 

其实,这次日本之行,还留下了不少其他的深刻印象,比如京都的古寺,奈良的梅花鹿,岚山的日本猴,大阪的水产美食,但是这些不过是旅行者的爱好。通过以上这几条关于城市政策、公共交通、还有服务业的观察,尤其是把日本和正在大力发展城市化的中国相比较,一个自然的结论就是:我们不一定总要摸着石头才能过河,照着邻居的样子修座桥也许可以少走不少弯路。

话题:



0

推荐

陈剑

陈剑

238篇文章 10秒前更新

陈剑博士现任信风金融科技的创始人兼CEO,MSCI公司亚太区高级顾问,中国资产证券化论坛信息披露专委会主席,财新智库高级业务顾问,财新传媒、《文汇报》、《南风窗》专栏作家,上海金融系统知联会理事,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副秘书长。最近与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团队共同研发了COVID-19全球疫情综合风险指数(http://covid19-risk-index.com/),评估各国疫情风险程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