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回的奥斯卡怀旧成风,不仅有《艺术家》和《雨果》争相向电影史上的先驱们致敬,传记片里和《铁娘子》争奇斗艳的还包括《我与梦露的一周》(A Week with Marilyn)和关于联邦调查局前任局长的《胡佛传》(Edgar)。

《胡佛传》的阵容不凡,不仅有美国电影协会终身成就奖得主、两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担任导演,编剧也由2008年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同志电影《米尔克》(Milk)一片的达斯汀·兰斯·布莱克担纲,主演胡佛的则是当年《泰坦尼克》里的清纯小生,现在的“演技派”中年男人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不过他的演技和《禁闭岛》(Shutter Island)和《盗梦空间》(Inception)里的那两个总是眉头紧锁,神经兮兮的角色并无太大差别。

在《禁闭岛》和《盗梦空间》里莱昂纳多的角色的妻子总是惨遭横死,而这部片子里,胡佛干脆就是终身未娶,看来小李子的戏路越来越广,但是戏里的女人缘却越来越少。不过这也不奇怪,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老爷子选择《米尔克》编剧来撰写剧本,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传说中的胡佛的同性恋倾向,以及他和门徒托尔森长达50年的地下恋情。但在日前接受GQ杂志采访时,迪卡普里奥和伊斯特伍德都强调:这不是一部同志电影!用伊斯特伍德的话来说:“他们是形影不离的伙伴。是不是同志应由观众判断。但电影并不是关于两个同志,而是关于一个男人,他如何操纵身边的所有人,经历8届美国总统仍权势熏天的故事。我根本无所谓他是不是同志。”

从这个角度上奖,老爷子没有撒谎。整个电影虽然有一些暧昧镜头,但是主要还是集中在胡佛在联邦调查局50余年的生涯,其中担任局长48年!这不仅是空前的,也注定是绝后的,因为自他以后,联邦调查局局长一职根据新的立法不得超过10年,这和美国的各个分支的官员们对胡佛的恐惧不无关系。

胡佛的崛起,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社会对于无政府主义的恐惧。胡佛于1895年1月1日出生在华盛顿,1915及1917年在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分别获得学士及硕士学位,毕业后随即进入司法部工作。1919年24岁时被提拔为司法部调查局新成立的情报部主管,展开对国外政治势力对美国渗透的侦查和情报工作。1919年美国司法部长米切尔·帕尔默家里被无政府主义分子投掷饵雷炸弹,年轻的胡佛骑着自行车第一个赶到现场,并随后展开侦查,顺利抓获了当时美国无政府主义的精神导师埃玛·高德曼和肇事暴力分子。1921年胡佛被提升为调查局副局长,1924年成为代理局长,旋即被柯立芝总统任命为局长,年仅29岁。这与胡佛缜密的推理和侦查,及他对无政府主义的无情打击不无关系。

这个片子的主体由另外一个轰动美国甚至全球的“林德伯格”绑架案来串起。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Charles Augustus Lindbergh),是一名美国飞行员,在1927 年由纽约花费33小时由纽约飞往巴黎,成为首个进行单人不着陆的跨大西洋飞行的人,也成为了美国的国民英雄。在那以后,他的名声为他带来了巨额财富,但是也带来了不期而来的厄运。1932年3月1日晚,绑匪从他位于新泽西的豪宅中绑走了他20个月大的儿子,并索赎金五万美元。尽管付出了赎金,11天后小查尔斯·林德伯格的尸体还是在离家不远的灌木丛中被发现。该事件轰动一时,光侦查就花了两年。考虑到当时的科学手段,侦破难度比今天的辛普森案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胡佛巧妙的将公众对侦查的诘难转化为筹码,推动国会通过了林德伯格法案,为他一手建立的联邦调查局争取到了一条影响深远的原则:罪犯一旦跨州即为联邦犯罪,联邦调查局将取代州警成为执法主体(尽管在今天看来这有点不证自明)。该原则是联邦与地方职能分权的第一条红线,也是FBI迅速崛起的关键。 

胡佛迅速地推动联邦调查局的正规化、现代化和媒体公关。他为联邦探员争取到了配枪执行任务的权力;要求雇员必须是大学毕业生;建立了第一个全国的指纹档案库;建立了联邦犯罪研究实验室。实验室的建立,及其对于罪证的分析,最后成为了对林登伯格绑架案嫌犯定罪的主要依据,其主要罪证是嫌犯使用的一条手工制作的梯子,其锯痕如同指纹般的独特条纹。同时他也大力与媒体周旋,努力突出联邦探员在电影、漫画中的正面形象。美国社会从对罪犯的侠盗般的赞赏,慢慢变成了对G-Man(Government Man的缩写,并成为联邦调查局探员的绰号)的崇拜。

少年得志,春风得意,权倾朝野,是胡佛这时的绝妙写照,但是如同任何热爱权力的人一样,他也对失去权力有着深深的恐惧。很难说是出于公心,他开始收集权势者们的秘密档案,包括总统及其家人,并以此作为权力的筹码。在48年里,美国换了8位总统,16位司法部长,但FBI局长却始终名叫J·埃德加·胡佛。他所拥有的权力是之后任何FBI领导所无法超越的。

理查德·海科在《胡佛传》中写道胡佛知道怎样保守秘密,这是他成功的真正原因。他不仅知道这些秘密,而且没有人知道他究竟知道哪些秘密。”“没有一位总统敢解雇胡佛,因为没有一位总统知道胡佛究竟知道些什么。这对总统来说是最大的恐吓。

60年代后出于对苏联势力的恐惧加深,胡佛对很多组织团体都心存怀疑,使用包括渗透、造谣、窃取、监听在内各种手段遥控。最大的事件自然是对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博士的非法监听。在电影的最后一部分,胡佛以他收集到的桃色资料要挟他拒绝诺贝尔和平奖,却遭到拒绝。讽刺的是,胡佛自己跟门徒托尔森同样见不得光的关系让他也成为纽约黑帮的要挟对象。晚年胡佛开始对身边任何人都不相信,变得更加冷酷无情,脾气也更加怪异,撒的谎更多也更大。

1972年5月2日早上,胡佛被发现死于华盛顿家中的卧室地上。当天下午,尼克松总统在自己的私人日记上写道:“他在一个适当的时候死了:幸运的是,他是在位的时候死的。如果他在之前被迫下台抑或主动辞职,他都很可能被人杀死。然而,在对全国发表的官方讲话上,尼克松却是这样说的今天,所有美国人都对埃德加·胡佛先生的去世感到悲伤。作为联邦调查局的局长,胡佛先生拥有赤诚的忠心,卓越的能力和非凡的奉献精神。可以说,他是在他自己所生活的这个年代里的一个传奇。

老奸巨猾的胡局长刚刚死去,另一个表里不一的骗子就粉墨登场,不能不说是那个时代的一出充满戏谑的悲喜剧。

胡佛对美国政治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直到他死后。尼克松上台后,为了制约胡佛,成立了自己的非正规调查队伍“管子工”,不过其专业素质实在是不敢恭维,首先在对《五角大楼秘密档案》泄密者艾尔斯伯格博士的调查中破绽百出,颜面尽失。后来又在1972年夏天的水门事件中被华盛顿特区警察抓个正着。尼克松随后在秘密录音中指示他的助手,让中央情报局阻挠联邦调查局调查水门事件。而后在《华盛顿邮报》对水门事件的持续调查报道中,两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和卡尔·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对整个事件进行了一系列的跟踪报道,正是由于他们报道的内幕消息揭露了白宫与水门事件之间的联系,从而最终促使了尼克松的辞职。而向两位记者提供内幕情报的绰号“深喉”的内线人物,正是联邦调查局当时的副局长马克·费尔特(Mark Felt),胡佛30多年的手下,很难说他不是对尼克松对联邦调查局的不信任和阻挠心怀不满而泄密的。

尼克松下台直接导致了美国在70年代的政治社会危机,和民众对于政府极端的不信任。尼克松任命的副总统福特在继任之后的第一道行政命令,就是赦免尼克松可能犯下的罪行。这也导致他在1976年和卡特的选举中失败,而卡特的人质营救失败,导致1980年里根胜出,政治新保守主义和经济新自由主义开始步入美国政治舞台,而世界格局也为之改变了。

所以,如果没有胡佛,或者胡佛不是一个权力欲这么强,对联邦调查局控制得如此紧密的人,尼克松之后的总统很可能是一个共和党人,那1980年在危机中上台的就会是一个民主党总统,而我们今天的世界也不会是现在这样。

当然,历史无法假设,但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可以是千姿百态。那读者心目中的胡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话题:



0

推荐

陈剑

陈剑

238篇文章 10秒前更新

陈剑博士现任信风金融科技的创始人兼CEO,MSCI公司亚太区高级顾问,中国资产证券化论坛信息披露专委会主席,财新智库高级业务顾问,财新传媒、《文汇报》、《南风窗》专栏作家,上海金融系统知联会理事,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副秘书长。最近与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团队共同研发了COVID-19全球疫情综合风险指数(http://covid19-risk-index.com/),评估各国疫情风险程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