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球成金》(Moneyball)是一部非常另类的好莱坞体育电影。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里面的主角,并非驰骋在赛场上的运动员或者教练,而是一个过气的二流棒球选手担任的棒球队总经理和他找来的貌不出众、矮矮胖胖的总经理助理。而且其情节,也并非表现他们是如何呕心沥血地把一支二流队伍带成一支无敌雄师的。
(以下有剧透,读者请慎重。)
故事的情节很简单,奥克兰运动家棒球队因为缺钱,明星队员被别的“不差钱”的球队挖走,总经理Brad Pitt去跟棒球队大老板要钱买人,大老板也没辙,让他“有多少钱,干多少事”。Brad Pitt在四处挖人的过程中,没能找到好球员,反倒邂逅了一个一脸稚气的耶鲁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的小胖子Jonah Hill。Jonah 告诉Brad,棒球运动还处在史前时代,球队纷纷花巨资购买明星球员,而没有考虑到这些球员能带来多少胜算,交易划不划算。Brat听后,感觉真是“一句话点醒我梦中人”,于是请Jonah做了自己的总经理助理,委以重任。而Jonah也确实不负重望,用自己总结的统计数字,挖掘出一些被严重低估价值的球员(这些人或者年龄很大,或者身体有伤,或者打球姿势诡异,或者个人生活混乱,所有没有别的球队想要),把他们组合在一起,胜算颇高。他声称,只需要花费一流球队四分之一的价钱,就可以建立一支理论上能赢得冠军的球队。
最后Brad Pitt真的就靠着这一支“老弱病残怪”的队伍在2002年常规赛季里实现了20连胜,打破了纽约扬基队在1947年创造的19连胜的记录,但在第一场淘汰赛上就输了,没能实现他夺冠的梦想。但这并不妨碍波士顿红袜队老板开出$12,500,000美元的天价来聘请他做球队总经理,这几乎是运动家棒球队全年预算的三分之一。最后他有没有接受这个邀请,我们暂且不表,不过这正好引出今天的主题:职业经理人的薪酬制度(Executive Compensation,简称EC)。
EC一直是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和公司财务(Corporate Finance)的重要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献如果不是汗牛充栋,也可谓洋洋大观。而最近由于金融危机,占领华尔街,以及美国国会试图通过限制公司高管薪酬的法案等一系列事件,这一话题已经由金融学术界蔓延到了美国社会的各个阶层。
下图给出的是美国的CEO相对普通员工的薪酬对比,时间跨度为1965至2005这40年。可以看出,这一比例由1965年的24倍,上升到2000年的300倍。难怪众多的美国普通民众对此愤愤不平,颇有微词。就让我们来看看,美国的EC制度到底是怎样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情况的,高层经理人拿到的天文数字的高薪究竟合理吗?
EC的组成部分一般包括六个方面:
- 工资
- 短期激励(STI,一般指以现金形式发放的奖金)
- 长期激励(LTI,一般指以股票、期权等形式发放的证券,有一定的限制期,vesting term)
- 员工福利(employee benefits)
- 额外开销(perquisites,比如私人飞机,专职司机,等等)
- 保险(golden parachute/金色降落伞)
根据福布斯杂志2003年的调查,当年的500强公司的CEO总共薪酬为33亿美元,分摊到每人头上,平均660万美元,大约一半是工资和现金奖金,一半是股票股权收益。随着股票市场的回升,平均薪酬在2005年达到了1100万美元左右,基本上他们一天的报酬,相当于一名普通一年的收入(四万美元左右)。可以看到,职业经理人薪酬的大幅上升和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加大,是和他们的股票股权收益在收入中的比例同步的。而这一现象,是公司董事会为了减少代理人冲突所做的选择。
这平等(equal)吗?显然不平等。这公平(fair)吗?这个问题就不那么好回答了,即使在经济学家内部也存在截然对立的两个方面。一派认为,出色的职业经理人,就如同运动健将,影视明星,流行歌手一样,具有某一方面的天赋,而这样的天赋,会给公司股东带来远远大于其薪酬的收益,比如Steve Jobs在最后担任苹果公司CEO的14年间,苹果的市值由30亿美元增长为3470亿美元(2011年08月25日市价)远远高于他所获得的薪酬。所以公司必须要在市场上去与其他公司竞争,用高薪来吸引这些商业天才。只要是由市场决定的价格,就是公平的。而另一派认为,这个市场,并非那么完全和有效的,比如,如果我们把五百强公司的高管和董事会成员的简历拿出来看看,大概可以看到一些普遍的特征:白人中年男性,常春藤毕业,大学兄弟会成员,著名商学院MBA,等等。所以即使所有的高管薪酬都由董事会的薪酬委员会批准,大概大家也都会心照不宣地做个好好先生吧,否则谁要是在别人的董事会上“不懂事”,到他公司的董事会做决定的时候可就有好瞧的了。据哈佛商学院的Rakesh Khurana教授的研究成果表明,给公司高管高薪酬的回报往往远远低于其他投资的回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最近惠普公司的做法是引入与管理层不那么友好的股东进入董事会,以此作为监督和公示公众的一个姿态。当然成功与否,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让我们回到《点球成金》这部电影,最后Brad Pitt并没有接受波士顿红袜队的邀请,他的理由是,“在年轻时,我曾经为了金钱做过一个选择(意指他高中毕业时选择职业棒球而放弃了斯坦福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而最终并未成为一流球员),现在我不愿意再为金钱做这样的选择。”这个决定是对是错,我们不好判断,因为他带领的奥克兰运动家队仍未能获得一次冠军,但他一定不后悔自己的这个决定。
至于波士顿红袜队,在采纳了他的球队治理理念之后的两年,就获得了2004年的全美冠军,距离他们上次夺冠,已经86年了。显然,在红袜队老板看来,他的理念和他的才华,都完全值得这个当时体育界开价最高的职业经理人薪酬。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