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转载我的朋友郭杰群博士的一篇博客。下面是博客原文网址,欢迎大家去给他留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2b51d20100ux18.html
房产走向在国内是个热门话题。上周在国内总听到拐点是否来临的问题。还有人引入微分的二级导数来解释拐点。有必要这么复杂吗?
在博文中(如,从中国楼市的引伸、中国楼价走向如何?),我多次强调中国房价的下跌并不完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结果,政府在其中起着决定作用。几个月前,大家还嘲笑政府对不断上升的楼价捉襟见肘、毫无办法,政府的几次决心如同放空气。而地产商也是牛气冲天,说什么充分的现金和资金链让他们即便不卖楼也能活两,三年。2008年金融危机,房产开发商本来要倒下一片,但4万亿的刺激让它们不仅活了过来还赚了个钵满盆溢。政府此前的几次表决心给地产商留下了充份的时间去思考和改进,但可惜它们并没有吸取教训。以绿城为例,其融资平均成本为15%。绿城与平安信托的8.75亿元的信托产品,年融资成本竟高达25%。除非绿城投资收益率高于此,否则绿城如何还贷?绿城没有考虑过风险吗?当绿城网站在11月2号写道“房地产商岌岌可危”时,拐点还有必要论证吗?而绿城所说“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在我们可控范围内”,这句话又和投行巨人雷曼兄弟在2008年倒闭前的话何等相近。
国内地产商的资金来源向来单调。其主要资金原本来源于银行贷款。但在政府明确要求银行控制放贷后,地产商又转向信托。根据信托业协会的数据,2011年第三季度信托向房地产新投资达1139亿,总共投资达6798亿,远高于2010年第三季度的3778亿。而第三季度新投资已经明显小于第二季度的1367亿(或者下跌16%)。在银监会加强房地产信托业务监测的下,可以预计,第四季度信托在房地产上的投资更将急剧减少。在商业危机时,最宝贵的就是资金。由缺乏资金的地产商被吞并而引起的行业整合是趋势,但这并非坏事。
倒闭几家房产开发商又如何?绿城网站的公开信给大家勾画了一幅凄惨的图 - 一些企业真就会走上绝路;企业过不了年关;有的企业或许申请倒闭;更多的悲剧要发生;上下游产业链上的那些兄弟,那些建材商,那些施工队,那些等待工钱回家过年的农民工兄弟们的生计;那些受益于改革开放而先富起来的人,他们的资产会缩水多少?
然而,我倒不这么恐惧。首先,今日今时,绿城的难处,不是整个行业共同的难处。换一句话,几家房产开发商的倒闭不是整个行业的倒闭。相反,如何真正的理解为什么面临此窘境是行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2008年的痛苦太短,忘得太快。第二,正如绿城所意识到“提请有关部门审视”,“政府可以把握大局,站在更高远的立场上为整个房地产行业谋生路”,绿城(包括其它房产开发商)显然知道,政府还是起者作用。政府的话不是放空气。大家要了解,此次楼价的下跌并不是经济因素造成。如果下跌幅度过大,过快,政府完全有能力再造另一个拐点,走势向上的拐点。绿城知道这点,所以才提请政府关注,希望再来一次救市。
绿城说道”我们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抱有信心“。对这,我同意。但中国城市化进程不等同与中国楼市的进程。今日中国楼价的发展已经完全与基本面脱钩,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通过几家房产开发商的倒闭而换来的理性的思索未尝不是件好事。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