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年的奥斯卡争夺战在两部怀旧的影片中展开,分别是《艺术家》、《雨果的奇幻冒险》。《雨果》先拔头筹,获得了不少技术奖项,包括最佳视觉效果 、最佳音响效果 、最佳音效剪辑 、最佳艺术指导 、最佳摄影 。但是《艺术家》笑到了最后,获得了最佳服装设计 、最佳原创配乐两个技术奖项和份量最重的三个大奖:最佳导演 、最佳男主角 、最佳影片。

《雨果》在3D技术上的运用几乎是炉火纯青,无可挑剔的,而且故事也非常引人入胜,综合了儿童冒险片,家庭片,电影史诗片的各种元素,片中也不乏对人生意义的深层探索,在金球奖中勇夺最佳导演奖,为什么输给了一部黑白、沉默的爱情片呢?

因为我们没有考虑到奥斯卡评委的偏好。下面这则消息大概会帮助我们了解他们的口味。

 

“奥斯卡的“评委会”是由哪些人组成的呢?有趣的是,影艺学院从未对外界公布他们的花名册,《洛杉矶时报》的记者日前不辞劳苦,做了地毯式的访问,终于在5765名学院成员中联系上了可以确定身份的5100余人,经过详细的调查,《洛杉矶时报》公布了一个有些惊人的结论:这些“评委”中有94%是白人,77%是男性,他们的平均年龄则达到了62岁,不到50岁的成员只占14%。由是而言,奥斯卡的“评委会”是个不折不扣的“老人院”,年龄、人种和性别上的构成都让人理所当然的诟病其审美品味的保守。近年来韦恩斯坦影业多次通过公关运作登顶奥斯卡,去年操作《国王的演讲》翻盘《社交网络》,今年买断《艺术家》一路过关斩将,对这群白头老人审美品味的了解,委实奠定了其公关营销策略的基石。”

 

-摘自网文《垄断·垂死·腐朽的奥斯卡》

 

当然,这不是说《艺术家》是一部差劲的片子,但是无疑这是一部讨巧的片子。年华逝去、事业萧条,估计能引起不少这些白发老人的共鸣,有一位红颜知己,事业发达之后依然不忘当年的提携之恩,依然心怀眷恋,芳心暗许,大概是他们的期待吧。而《雨果》虽然也是以电影先驱乔治∙莫里哀的坎坷遭遇作为背景,片中也不乏向电影的默片年代致敬的镜头,但是毕竟故事的主体是由一个小男孩雨果在支持着的,所以落选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说实话,这个不屈不挠,在困境中顽强生存,并且改变了自己命运的小男孩,要比那个带着孩子气,但是却无法从失败中自拔的默片明星,更讨人喜欢。

 

所以说到底,《艺术家》是一部成功的市场运行的影片,只不过运行的对象是奥斯卡评委这个小众,《雨果》虽然也想讨巧,但是面面俱到的考虑使得他无法最后赢得这些评委们的青睐。《艺术家》的制作者们无疑是懂得这个道理的,在片中,默片明星在美国20年代末的经济危机中,自己出资拍了一部具有大制作,异国风情的爱情悲剧默片《爱的眼泪》,和新兴的有声影片抗衡,结果遭遇票房惨败,这是不是仅仅由于默片的原因呢?

 

在经济危机中,电影业一般会呈现繁荣景象,因为人们一般会减少其他比较昂贵的娱乐活动,比如旅游,度假,而电影消费相对低廉,又可以给人们创造逃离现实的海市蜃楼,所以自然成为娱乐生活的首选。下图给出的是美国三十年来票房总收入的趋势,总的来看是和通货膨胀相当的。但是在经济萧条发生的次年,即1983年,1989年,2002年,2009年,票房上升的趋势尤其明显,而在经济繁荣的1985年,90年代中期,和房地产泡沫最严重的2005年,票房不升反降。最近的这一波票房下降应该和网络,手机,Netflix等新兴媒体的抢滩有直接关系。

 

 

下表给出的是这30年来美国国内票房最卖座的影片,除了寥寥几部以真实题材作为背景,比如《阿甘正传》,《雨人》等,大部分都是以完全虚幻的世界或者人物作为背景,比如《星球大战》系列,《蜘蛛侠》系列,《蝙蝠侠》系列,《哈利波特》系列,《阿凡达》。在经济危机中,想让人们从口袋里掏钱去看一部爱情悲剧,那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想获奖,要讨评委的巧,想票房,要投观众所好。想要又叫好又叫座,如同姜文所说的“站着还要把钱给挣了”,不容易。

话题:



0

推荐

陈剑

陈剑

237篇文章 3年前更新

陈剑博士现任信风金融科技的创始人兼CEO,MSCI公司亚太区高级顾问,中国资产证券化论坛信息披露专委会主席,财新智库高级业务顾问,财新传媒、《文汇报》、《南风窗》专栏作家,上海金融系统知联会理事,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副秘书长。最近与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团队共同研发了COVID-19全球疫情综合风险指数(http://covid19-risk-index.com/),评估各国疫情风险程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