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情人节,花店、饭店、和专门调查婚外情的私家侦探们大概都卯足了劲头要在此机会捞上一笔。平时两三元一枝的玫瑰,这一天要卖上十几块,如果想别出心裁,还有天价玫瑰,如“蓝色妖姬”可供选择,那价钱就要上千元了。去年在沪上,据说有饭店推出了99999元的情人节套餐,大概应者寥寥,所以今年只得付诸阙如。倒是听说有淮海路上的西餐厅,推出了价格199元人民币的爱情套餐,包含以巧克力熔岩蛋糕制成“爱情毒药”、麝香甜酒浸泡水果构成“爱情灵药”等4道西式甜点,吸引了不少眼球。

 

不过尽管可以在这一天赚的盘满钵满,一年一度的情人节也只能一年一天,所以有的商人就动起了脑筋:情侣的钱最好赚,干嘛不多弄几个情人节呢?大家可能听说过的白色情人节(3月14日),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商业阴谋”。白色情人节最早诞生于1977年,由日本福冈市的一位甜点制造商所发起,鼓吹收到情人节糖果礼物的一方应该要回礼给对方,作为促销糖果的手段。后来巧克力制造商发现他们也可以在这个节日中促销白色的巧克力,他们的口号是“你送的巧克力应该与众不同”,意思就是为了避免对方以为你送的糖果是以前收到的礼物,最好买他们的白巧克力。这个商业节日后来就成为了“白色情人节”,在日本文化渗透的地区颇为流行。

 

不过要说从情侣手中赚钱,花店、饭店、糖果商们和钻石商人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虽然最早把钻石戒指作为订婚礼物的习俗可以追溯到1477年奥地利的马克西姆一世(Maximilian I)和勃艮第女公爵(Duchess of Burgundy)玛丽(Mary)。但直到19世纪末,钻石戒指还并非求婚时的必需品,多种礼物都可以作为订婚象征。把钻石戒指作为订婚礼物送给未婚妻这一传统来自于钻石巨头德比尔斯公司(De Beers)的一个商业概念。为了促销钻石,他们在1947年推出了这一著名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A Diamond is Forever"),使得销售飚升,并巩固了赠送钻石订婚戒指的风俗。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大约80%的男性将钻石戒指作为他们送给女方的订婚礼物,其价格不菲,基本的指导价是月工资的三倍左右,这可不是情人节的玫瑰花、情人套餐这种小打小闹开销能打发的了。而且,这种成功的商业模式,一旦深入人心,可谓是旱涝保收,稳赚不赔,只要还有人要结婚。

 

不过要是和中国的开发商比起来,那钻石商们,用一句流行语说,也只能是“弱爆”了。“结婚不买房,就是耍流氓”,这一句卖房广告词,横空出世,空前绝后,秒杀一切和婚姻、爱情相关的商业广告。难怪有人调侃,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千条万条,归根到底只有一条:是中国的丈母娘们,逼高了中国房价!这其中的道理暂且不论,中国的房价之高,那可是确实是世界罕见。据称,北京、上海、杭州至少30年的工资才能买一套100平米的新房,3个月工资就能买得起的钻石恐怕也只能自愧不如。

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把消费品分为必需品(necessity)和非必需品。食物,空气,水都是必需品,鲜花,情人节套餐,钻石都是非必需品。至于房子,作为遮风避雨的栖身之所,亦可称为必需品,作为自己拥有产权的自住屋,或是作为投资的房产,可算非必需品。我们生活中所必需的,往往没有那么价格昂贵,比如空气和水都是免费的,食物在收入中的比重随着经济的发展也会越来越低,租房相对买房而言还算不上那么贵。经济的发展就是使得人们可以花费相对少的精力来满足生存的必需,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追求自身的兴趣,达到自我的完善。如果混淆了这种优先顺序,成为“房奴”,“卡奴”,“车奴”,岂不是本末倒置?

 

情人节的玫瑰,浪漫的烛光晚餐,心形的巧克力糖果,璀璨的钻石戒指,和一个安身立命的温暖的小窝,都是爱情的表达,而非爱情的证明,因为真正的爱情无需证明。

话题:



0

推荐

陈剑

陈剑

237篇文章 3年前更新

陈剑博士现任信风金融科技的创始人兼CEO,MSCI公司亚太区高级顾问,中国资产证券化论坛信息披露专委会主席,财新智库高级业务顾问,财新传媒、《文汇报》、《南风窗》专栏作家,上海金融系统知联会理事,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副秘书长。最近与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团队共同研发了COVID-19全球疫情综合风险指数(http://covid19-risk-index.com/),评估各国疫情风险程度。

文章